1:衛生填埋法
衛生填埋法是醫*廢物的終處置方法,其原理是將垃圾埋入地下,通過微生物長期的分解作用,使之分解為無害的物質。醫*廢物的填埋系統如果沒有防滲措施,各種有毒物質、病原體、放射性物質等會隨雨水滲入土壤,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,危及人類健康。因此衛生填埋場需經過科學的選址,并用粘土、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鋪設防滲層,還*須設置填埋氣的收集和輸出管道,所以采用填埋處理法*須慎重,按有關規定對醫*廢物進行嚴格的預處理。
2:高溫焚燒法
醫*廢物主要由有機碳氫化合物組成,含有較多的可燃成分,具有很高的熱值,采用焚燒處理方式具有**的可行性。焚燒處理是一個深度氧化的化學過程,在高溫火焰的作用下,焚燒設備內的醫*廢物經過烘干、引燃、焚燒三個階段將其轉化成殘渣和氣體,醫*廢物中的傳染源和有害物質在焚燒過程中可以被**破壞。焚燒技術適用于各種傳染性醫*廢物,焚燒時要求焚燒爐內有較高而穩定的爐溫,良好的氧氣混合工況,的氣體停留時間等條件,同時需要對終排放的煙氣和殘渣進行無害化處置。
3:壓力蒸汽*菌法
壓力蒸汽*菌處理方法的原理是經過分揀和破碎后的醫*廢物在100kPa,121℃的工藝條件下運行 20min以上,壓力蒸汽穿透物體內部,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而被殺死;處理后的醫*廢物送往衛生填埋場或進行焚燒處理。這種方法也適用于受污染的工作服、注射器、敷料、微生物培養基等的消毒,但是不適宜處理病理性垃圾,如人體組織和動物尸體等,對藥物和化學垃圾的處理效率也不高。
4:化學消毒法
化學消毒法的實質就是將破碎后的醫*廢物與濃度的消毒劑 ( 次氯酸鈉、過氧乙酸、戊二醛、臭氧等) 混合作用,并其與消毒藥劑有的接觸面積和時間,有機物在消毒過程中被分解、微生物被殺滅。消毒藥劑與醫*廢物大接觸是*障處理效果的前提,通過使用旋轉式破碎設備提高破碎程度,消毒劑能夠將其穿透;瘜W消毒法適合處理液體醫*廢物和病理方面的垃圾,近也在逐步用于那些無法通過加熱或潤濕進行消毒*菌的醫*廢物的處理。
5:電磁波*菌法
電磁波*菌法包括微波和無線電波兩種方法。微波*菌法使用 2450 MHz 的高頻電磁波,而無線電波*菌法則使用10MHz的低頻電磁波,其穿透力比微波更強。電磁波*菌法的原理是其具有可被水、脂肪、蛋白質吸收的特點,利用微生物細胞選擇性吸收能量的特性,將其置于電磁波高頻振蕩的能量場中,使微生物的液體分子按外加電場的頻率振動,這種振動使細胞膜內的能量迅速增加,產生高溫,終導致細胞的死亡,以此殺死醫*廢物中的病原體。經電磁波處理后的醫*廢物可以作為生活垃圾進行衛生填埋。電磁波*菌法在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德國和菲律賓都有應用實例。
6:等離子體法
等離子體法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用以處理危險廢物的新技術。用于廢棄物處理的等離子體是一種惰性氣體經過電離形成的氣體云,通常稱為物質的第4種狀態。等離子體體系中含大量正負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組成。在等離子體系統中,通入電流使惰性氣體,通過施加能量使氣體發生電離,產生輝光放電,在1/1000秒內即可達到1200~3000 ℃的高溫,從而使有機廢物迅速脫水、熱解、緩解,產生以氫氣、一氧化碳和烷烴類等混合可燃氣體,再經過二次燃燒,得以破壞垃圾中潛在的病原微生物。等離子體技術可以將醫*廢物變成玻璃狀固體或爐渣,產物可直接進行終填埋處置。